吹管组‏

吹管乐器起源甚古,相传在四千年前夏禹时期,就有一种用芦苇编排而成的吹管乐器叫做『钥』。民国二十年,山西万泉县荆村发掘出三个新石器时代的『埙』。《诗经》中有箫、管、钥、埙、笙等乐器的记载。后来兴起的军乐,又叫鼓乐、横吹、骑吹等,是以排萧、笳、角、笛等为主要乐器,常在军队行进时吹奏,也有用作仪仗队或在宴会上演奏和其他娱乐之用。唢呐的出现较晚,约在明代始有所记载。至今,在民间婚丧喜庆及民俗节日中,吹管乐器俱是主要乐器。

吹管乐器根据发音方法不同,可分为三类:
1. 气息经由吹孔,引起空气柱的振动而发音的,如笛子、箫、埙、排箫等。
2. 气息经过哨子,引起空气柱的振动而发音的,如唢呐、管等。
3. 气息经由簧片,引起空气柱的振动而发音的,如笙、芦笙、巴乌等。

以下介绍目前在国乐团中常用的吹管乐器:

笛子笛又名横吹、横笛。相传汉武帝时,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输入长安。宋朝以后,成为伴奏戏曲的重要乐器。 传统的笛子,竹制,有六个按音孔、 一个吹孔和一个膜孔。吹奏时,由竹管内空气柱的振动而发音。其常用音域有两个八度,笛音清脆、高亢、透明而圆润,独奏、合奏均具特色,表现力丰富,故深受人们喜爱。 笛子种类很多,最常见的是筒音(最低音)为a′(实际音)和d2(实际音)的笛子。因为这两种笛子分别为昆曲和梆子戏的主要伴奏乐器,所以习惯上称为『曲笛』和『梆笛』。

-约4500年前,有个乐官发明了「律管」,将竹管一端以节封闭,由另一端直吹而发声,这是箫的前身。-到了汉朝前,京房再加一后孔,成为五孔,唐朝时传到日本,叫做Shakuhachi (尺八)。
-到了魏朝又多开一孔,以后就没再做多大变化。
-箫为直吹管乐器,吹口成V字型,吹奏法与笛类似,音孔有六,前五后一,音色低沉,音域有二个半八度,常用的箫最低音为d′.

-古时大笙称为『竽』,小笙称为『和』。
-西元前十五世纪殷代甲骨文上已有关於『和』的记载。西元前六世纪,中国的诗集经中也常提到这种乐器。
-传统笙一般为十三簧与十四簧,经过改良后有二十一、二十四、二十六、三十二、三十四、三十六簧等多种。
-笙常用作伴奏乐器,由於它音色清晰透亮,音域宽广,亦可用於独奏。
-笙是以簧片振动发音,吹吸皆可演奏,且同时可吹出两音以上,故可吹奏和声。

唢呐-原是波斯(今伊朗),阿拉伯的乐器。唢呐两字为波斯语SURNA的音译。
-自明代始有关於唢呐的记载。至今在民间婚丧喜庆以及民俗节日中,它是主奏乐器。
-流传各地的唢呐种类甚多,表现力很强。所有管乐器的技巧几乎都可演奏,它还可以模仿唱腔,以管体、哨子、喇叭口拆开吹奏,各自模拟不同角色,如老生、花旦等。
-其常用音域为两个八度,目前在国乐团中常用的唢呐是筒音为g′的D调高音唢呐。

Leave a Reply